《商君书》商鞅(前~前)复姓公孙名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
《商君书》
商鞅(前~前),复姓公孙,名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商鞅出身于卫国贵族,早年做魏相公孙痤的家臣,公元前年入秦,得秦孝公重用,“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史记·秦本纪》)商鞅在秦国执政近年,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为秦而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功被封于商邑,称商君,故又称商鞅。秦孝公死,惠文王立,有人告其“欲反”,惠文王派人捕杀了他,并车裂其尸,灭其全家。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商君书》的大多数篇章都涉及军事,其主要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张战争。它认为战国时代是武力征伐的时代,“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开塞》)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战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要立足天下,称王称霸,就必须从事战争,“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反对所谓“非兵”、“羞战”的论调,明确肯定战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战去战,虽战可也。”(《画策》)二是农战结合。它认为,农耕为攻战之本,因为农业生产不仅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人民致力于农耕,才会安土重居,从而为保卫国土而战。农、战结合才能使国富兵强。三是重刑厚赏,以法治军。“赏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何不陷之有哉!”(《外内》)通过刑、赏要造成人民“乐战”的风气,“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赏刑》)四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战略、战术。主张明察敌情,量力而行,权宜机变,灵活主动。强调用兵作战要“谨”,反对盲动。注重士气在作战中的作用。在《兵守》篇中探讨了守城防御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当然,《商君书》的军事思想必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它鼓吹好战,将战争抬高到压倒一切的地位,以为战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显然是片面的。至于“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画策》)的观点,则反映了它与广大民众尖锐对立的阶级立场。
《韩非子》
韩非(约前~),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于荀子,口讷,不长言谈,善著书。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变法图强,但未被采纳。秦王嬴政读其书,大为赞赏。公元前年为韩王出使秦国,受到秦王重视。后遭李斯等人谗害,次年被迫服毒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也称《韩子》,共篇,绝大部分为韩非所著,少数由后人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
韩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散见于很多篇章中。作为法家学派的政治家,他和商鞅一样,主张法治,厉行赏田罚,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但他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为丰富。
- 谷雨养生方法 谷雨喝这种茶调血压防疾病[图]
- 细菌入侵危害身体 十大容易出现细菌的地方[图]
- 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多事不如省[图]
- 多栽桃李少栽荆便是开条福路;不积诗书偏积玉还如筑个祸基荆荆棘[图]
- 卫士宿卫宫禁或在京师诸衙执勤或在王府上番均屯于皇宫之南因而称[图]
-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图]
- 徵正色曰“臣闻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图]
- 亿臆测 抑但是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有欺诈不无端猜[图]
- 王母祖母即文王之母大任一说指母亲王尊大之称按兹、福、其、母协[图]
- 恒山此非北岳恒山乃西方之山名成重 抟(tuán)臂膀 洛洛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