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柳州KTV招聘网 > 柳州热点资讯 > 柳州励志/美文 >  这段话是在解释《大学》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段话是在解释《大学》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22-09-20 18:09:07 发布 浏览 759 次

这段话是在解释《大学》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 在心斋的体系中,止于至善就是把握己身在天地中的位置,即止于至善之地。于是我们修身的努力集中到了己身之上。这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么一来,我们遇到事情就有了个定准。我和同事吵架了,回到家,这时候我是否还在抱怨同事?如果还在抱怨同事,这就是在末上求,而不在本上求。定,就是只在本上求,只在己身上求。

2. 和同事吵架了,回到家,我不抱怨同事了,可是我心中还是有些不平,不能安静。这说明我并没有真正做到定。真正做到定,那就一定可以做到不为之前的争吵所“挠”了。

3. 如果我不抱怨同事了(定),心里也没有觉得烦(静),但是我意志消沉,没有充满兴致地去做事情。这就是“不安”。如果我真的没有受到别人的影响,那么我便处于本然的状态,我必是生生不息的,合于乾道的。我一定是充满斗志要承当自己在天地间的角色的。否则,我的静都还不是真的静,我的定都还不是真的定。

4. 安于乾道,则纯然是良知应事。这时候可以“知几”。心斋和一庵所说的“研几”与一般理学家不同。一般理学家讲的研几是针对内心的功夫。而心斋、一庵的“研几”,则是在“事几”上做到出处进退完全合于道。研几不是通过静坐反省内心世界,而是在应事的时候,一举一动圆通妙应。

5. 如果我做到定、静了,到了家也在充满生机地照顾孩子、处理工作,亦即做到安了。但是我做事的时候并没有“有如神助”的感觉,并没有“灵光四射”,并没有“充满惊喜”。这就是没有做到“虑”。这说明我还没有真正的安于乾道,也就是没有真正的做到定和静。

6. 明明德和亲民是一回事,也就是致良知。而下手处则在止于至善之地,也就是安顿己身,也就是立己身为天下国家的根本。至于具体如何止于至善之地,可以看到,定、静、安、虑、得是一环套一环的,是逐渐精细地指出如何安顿己身。定静安虑得讲完之后,《大学》接下来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就是身心家国天下一体之大物,此物之本在己身,末在家国天下。所以明明德亲民的初下手处,在止于至善之地(安身)。

五、谓朱纯甫曰:“学问须知有个把柄,然后用功不差。本末原拆不开,凡于天下事,必先要知本,如‘我不欲人之加诸我’①,是安身也,立本也,明德止至善也。‘吾亦欲无加诸人’②,是所以安人,安天下也,不遗末也,亲民止至善也。”

心斋先生对朱纯甫说:“学习需要有个把柄,然后做功夫才能避免差池。天下之事是个整体,其根本(己身)和末梢(他人、家国天下)是分不开的。但凡是天下之事,一定要知道根本。比如‘我不希望别人把他的意志强加到我的身上’,这就是安顿己身,树立天地万物的根本,明德止于至善之地。‘我也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安顿他人,安顿家国天下,不遗漏末梢,让亲民止于至善之地。”②《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 按照心斋先生的解释,子贡不希望别人强加东西于自己,即是希望自己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本心所决定,由自己的良知所出;子贡不希望强加东西给别人,即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身,让别人自己去改变,自己去转化。这分别对应《大学》的“明明德”与“亲民”,并且是在自己身上明明德,在自己身上亲民。亦即“明德止至善”、“亲民止至善”——止于至善,就是安顿己身,就是把天地万物归结到自己身上来调理整顿。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