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只不过是契丹人大屠杀中很小的一部分。
冯道北上,其实正如宋人彭乘所说,冯道为人“性仁厚”,不忍中原百姓受难。而因为耶律德光与冯道的特殊关系,耶律德光对冯道非常礼敬,而冯道说了一句违心的话:天崩地裂之际,佛出也救不得百姓,唯有皇帝陛下(耶律德光)能救得。而冯道知道耶律德光信奉佛法。
冯道一言,救了无数百姓,契丹人再没有进行大屠杀,中原汉人最大限度保存了元气。《旧五代史·冯道传》称赞冯道善举,“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
欧阳修向来对冯道横挑鼻子竖挑眼,但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却很客观地赞冯道的善行,“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至于司马光把冯道对耶律德光的劝谏放在契丹人屠杀之后,也不过是刻意为了丑化冯道而已。
耶律德光何等残暴,但对冯道却待之如父,这在中原汉大臣中是独一无二的。耶律德光礼敬冯道,原因很多,但正如向来看冯道不顺眼的胡三省所持公正之论,“(冯道)持身谨净”,所以才能赢得当时社会主流的普遍称赞。
后世道德家攻击冯道,已经理屈词穷了。
……
接下来,轮到刘知远出场了。
早在天福朝,冯道就奉石敬瑭密旨,上书要求罢免刘知远而立大贪官杜重威,此举严重得罪了心胸狭窄的刘知远。刘知远建国后,对仇家大肆打击报复,宰相李崧甚至被灭族。只是因为冯道政治地位太高,刘知远投鼠忌器,只是没收冯道家产泄愤。冯道也知道刘知远还忌恨自己,且后汉政权太过残暴,冯道轻易也不理事,虽然他此时的身份还是太师。
如果按有些人指责冯道靠阿谀谄媚混日子,那么冯道完全没有必要在刘知远得势的情况下还去冲撞刘知远,他大可以明哲保身,一言不发。
冯道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入宫去拔刘知远的虎须,他此次是为了救一个人,就是昭义军节度判官张灿。
事情的起因是为后汉制定了严厉的牛皮法,严禁民间的牛皮贸易,甚至百姓家的牛死了,牛皮也要被官府强行没收,一文钱补偿都没有。不久后,昭义军官方抓获二十多名牛皮贩子,按当时法律,这些人将被处以死刑。昭义判官张灿知道后,认为这些人根本不够死刑,张灿冒着得罪史弘肇、苏逢吉这帮杀人狂的风险,上书反对牛皮法,并希望刘知远释放二十多人。
汉朝执政集团都是些不可理喻的疯子,根本不可能听进去张灿的逆耳忠言,他们开始攻击张灿妄言议政,罪当斩首。而以太师身份参加会议的冯道则打定主意要救张灿和那二十多名牛皮贩子。
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等人带着张灿的上书来找抱病的刘知远说理,而刘知远看到张书后,更是雷霆大怒。在史苏等人的挑唆下,刘知远下令将张灿与牛皮贩子们一并斩首。
面对一群杀人不眨眼的疯子,冯道还是知难而上,微笑着站在了刘知远的面前。
冯道并不讳言自己是来救张灿等人的。刘知远还坚持认为张灿以低微身份妄议朝政,罪当斩首。而冯道却说张灿越级上书,正说明张灿对刘知远是无比忠诚的。否则张灿明知上书必死,还越级上书,张灿要是怕死,他根本不会参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