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六里,是一乘之地;方圆一里,是九个农夫的土地。一镒黄金供应一百辆兵车一夜的费用。没有黄金就用绢,细软的绢三十三制折合黄金一镒。没有绢就用布,一百匹薄布折合黄金一镒。一镒黄金供应一百辆兵车一夜的费用,那么征收布匹的地方,就相当于六步土地征收一斗粮食,这是中等年岁的税率。一年之中必须有集市,否则百姓无从购买物品。方圆六里的地区命名为社。修建城镇,命名为央,也要征收关税和市税。以黄金百镒为一箧计算,一谷笼货物算作十箧。市场上的小贩每三十人在正月、十二月交纳黄金一镒,称之为合理的征税。春天公布税率,叫做“书比”;夏天按月品量货物,叫做“月程”;秋天则考察总的税收情况,叫做“大稽”,同时,还能统计市场百姓人数的增减。
三岁修封,五岁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1)。十仞见水不大潦(2),五尺见水不大旱。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3),四则去四,五则去半,比之于山(4)。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5),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
(1)经正:正常的、制度性的做法。
(2)仞:古代一仞为八尺或七尺。潦(lǎo):涝。这句应是说池塘河岸的吃水线。
(3)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这几句错衍较多,当为:“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一,二则去二,三则去三。”
(4)比之于山:是说地势高难以灌溉,如同山地一样。下文“比之于泽”意思大同。
(5)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当作“四则去二,三则去三,二则去四”。
三年整修一次边界,五年修建一次地界,十年重新划定一次封、界,这是常规做法。十仞高的地方才见到水就不会有大洪涝,下掘五尺深就见水不会有大旱。一仞见水的土地,应该减少十分之一的租税,二仞见水的土地,减轻十分之二,三仞减少十分之三,四仞减少十分之四,五仞减半,比照于山地。五尺见水的地方,也减少十分之一的租税,四尺见水的土地,减少十分之二,三尺则减少十分之三,二尺减少十分之四,比照于沼泽。
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1),丈夫二犁(2),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芸卒焉(3)。士闻见博学意察(4),而不为君臣者,与功而不与分焉(5)。贾知贾之贵贱(6),日至于市,而不为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工治容貌功能(7),日至于市,而不为官工者,与功而不与分焉。不可使而为工,则视贷离之实而出夫粟(8)。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9),不可以为大功。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