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柳州KTV招聘网 > 柳州热点资讯 > 柳州名言/句子 >  本文文笔犀利逻辑严密作者为了说明管仲提出的竖刁等三人“非人情

本文文笔犀利逻辑严密作者为了说明管仲提出的竖刁等三人“非人情

2022-10-06 14:09:36 发布 浏览 829 次

本文文笔犀利,逻辑严密。作者为了说明管仲提出的竖刁等三人“非人情不可近”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他把齐桓公和舜、孔子进行比较,说明齐桓公不可能除掉这三个人。即使是除掉了这三个人,“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在谈到管仲在临死时没有向齐桓公举荐贤人是一重大失误时,作者又用史?、萧何的事迹进行对比,得出“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的结论,可以说是丝丝入扣,令人拍案叫绝。清人吴楚材称赞说:“立论一层深一层,引证一段系一段,似此卓识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

作者认为管仲不懂治国之本,批评他在临死前未能荐贤自代,导致在他死后齐国发生了内乱,以此告诫当政者,选贤举能以防奸臣作乱。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注释】 率:都,皆。完:保全。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注释】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厥,其。祖父,祖辈与父辈。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这两句形容创业的艰苦。厌:同“餍”,满足。判:决定。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事:侍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注释】 继:跟着。迁:指宗社迁移,古代迁宗社就是灭国的象征。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义:坚持正义。速:招致。再:两次。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将李牧杀害。洎(jì):及,等到。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当(tǎng):同“倘”,如果。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注释】 势:优势。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劫持。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 从:跟随。故事:旧事、先例。

【点评】 《六国论》选自《嘉祐集》中的《权书》,《权书》共10篇,都是史论的性质。在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苏洵借古讽今,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了《六国论》。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学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根据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它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苏洵的《六国论》独辟蹊径,单拈出“赂秦”,借古讽今,虽有偏颇,但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