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条经文的解说
34..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其除之。
其:命令副词,相当于“当”。
奖赏他、称赞他,并不能鼓励他;惩罚他、谴责他,他也不怕;奖赏、称赞、惩罚、谴责这四种手段加到他身上他都无动于衷,那就应当除掉他。
34..2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中坐,酒酣。将出,又复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奚以教寡人?”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出之舍,师旷送之,又问政于师旷。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归,思,未醒,而得师旷之所谓———公子尾、公子夏者,景公之二弟也,甚得齐民,家富贵而民说之2,拟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今谓我惠民者,使我与二弟争民耶?———于是反国3,发廪粟以赋众贫,散府余财以赐孤寡,仓无陈粟,府无余财,宫妇不御者出嫁之4,七十受禄米5。鬻德惠施于民也,已与二弟争6。居二年,二弟出走,公子夏逃楚,公子尾走晋。
太师:古代乐官之长称“太师”,这里是称师旷。2说:通“悦”。3反通:“返”。4御:(君主)使用。5受:同“授”。禄:赏赐。6已:通“以”。
齐景公到晋国,伴随晋平公喝酒,师旷陪坐。景公向师旷请教治国的方法,说:“太师将用什么来教我?”师旷说:“我要告诉您的,是您一定要给人民以恩惠罢了。”酒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酒喝得很畅快。将要出门的时候,景公又再次向师旷请教治国的方法,说:“太师用什么来教我?”师旷说:“您一定要给人民以恩惠就是了。”景公出门到宾馆去,师旷送他,他又向师旷请教治国的方法。师旷说:“您一定要给人民以恩惠就是了。”景公回到宾馆,反复思索,酒还没有醒,便明白了师旷所说的意思———公子尾、公子夏这两个人,是齐景公的两个弟弟,他们在齐国很得民心,他们两家富裕高贵而民众喜欢他们,可以和皇家相比,这两个可是危害我君位的人啊。现在师旷叫我给人民以恩惠,是不是让我和两个弟弟争夺民心呢?———于是他回到国内,打开国家的米仓拿出小米等粮食来发给广大的贫民,分发国库中多余的财物来赐给孤儿寡母,粮仓中不存放多年的粮食,国库中不留多余的财物,宫女不用陪睡的就把她们嫁出去,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分给他们国家赏赐的粮食。景公兜售仁德,把恩惠布施给民众,用这种方法来和两个弟弟争夺民心。过了两年,两个弟弟就出国逃跑了。公子夏逃到了楚国,公子尾跑到了晋国。
34..3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2!”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货3,小斗、斛、区、釜以收之。杀一牛,取一豆肉4,余以食士5。终岁,布帛取二制焉6,余以衣士。故市木之价,不加贵于山;泽之鱼、盐、龟、鳖、蠃、蚌,不贵于海7。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周秦之民相与歌之曰8:‘讴乎,其已乎9!苞乎10,其往归田成子乎!’《诗》曰:‘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11。’今田成氏之德而民之歌舞,民德归之矣。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12,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