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文子·上礼篇》作“国”。 大学:即太学。《周礼·夏官·诸子》孙诒让正义:“太学为教国子之学。” 力:勤力。 “已”:《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也”。
洽:有广博、普遍之义。 四岳:古时分掌四时、方岳的部落首领。《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郑玄曰:“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 扬:举荐。 侧陋:偏僻简陋。引申为微贱。《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二女:娥皇、女英。
“既入”二句:许慎注:“林属于山曰麓。尧使舜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不迷也。”按:以上数句,化自《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尚书大传》亦载之。
九子:尧有九男。《吕览·去私》:“尧有子十人。” 昭华:传国之玉名。
朱:尧长子,名丹朱。
从前五帝、三王统治天下施行教化,必定采用“参五”之法。什么叫“参五”呢?向上取法于天的形象,向下取法于大地的法度,中间取法于人的法规。(仰观天象),于是建立明堂朝廷,颁行十二个月的政令,用来调节阴阳之气,协调四季的节令变化,从而避开疾病带来的灾祸。向下俯视地理,用来制定度量的标准,考察丘陵、陆地、水流、沼泽的肥沃、贫瘠、高低适宜的情况,确定从事的内容,创造生活财富,来解除饥饿带来的祸患。在中间考察人的道德,来制定出礼乐制度;实行仁义之道,来治理人伦的道德关系,而消除暴乱产生的祸害。于是清楚地摆列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特性,来确立父子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家室;分别清浊、五音、六律相互产生的数量关系,来建立君臣之间的道义关系,并成立国家;考察四季及孟仲季之间的变化次序,来确立长幼之间的礼节,并建立官职制度。这些就叫做“参”。规定君臣之间的大义,明确父子间的亲缘关系,分清夫妇之间的区别,建立长幼之间的次序,讲究交友之间的信任,这就叫“五”。于是帝王分割土地而建立州国,分清职守而加以治理,修筑城市而使人民居住,划分田宅而相互区别,分配财物而使他们得到衣食,建立“大学”而教诲他们,起早睡晚而使他们辛勤劳作,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大纲要领。但是这样的纲领得到贤人就能举兴,失去贤人就会废弃。
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政治教化非常平和,德泽普施百姓,统治天下七十年,于是在他所统领的范围内,命令四方长官推荐哪怕低贱之人代他统领天下。四岳一致把舜推荐给尧。尧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用来观察他的理家能力;并把统治百官的重任交付给他,来观察他的治国能力。让舜进入大森林,他面临狂风暴雨,却不迷失方向。于是尧把自己的九个儿子嘱托给舜,又赠给他昭华美玉,并把天下传给了他。尧认为即使国家有法度,而长子丹朱也不能够统领天下。